夏天若不补足心气、心脏动力不足,秋冬时就容易感到疲倦。因此,养好气、减少流汗耗损的心气,就是预防疲劳的最佳方法。
中医认为“汗为心液”,暗示着大量的出汗会使心气受损。佟彤指出,有时容易喘并不是肺出问题,而是心肺之气虚弱造成。虽然心和肺共同负责全身氧气运输,但肺的能量来自于心,若心气虚弱,肺的能量也会不足。
因此,中医提倡在夏天时喝“生脉饮”,有助养阳,特别是容易出汗的人,在初夏时就可以开始饮用,避免大量出汗导致血钾流失。生脉饮包含人参、麦冬、五味子三种药,其中人参能够补气,麦冬和五味子则带酸味,中医认为酸味的药具有收敛作用,能够收敛汗及耗散的心气。
另外,许多人都会在秋冬进补,但佟彤认为夏天的补养也非常重要,因为夏日时人的气血通常都在体表,更容易耗散。此外,由于内里气血不足、消化功能减弱,夏天时也容易有胃口不佳、容易腹泻或肠炎等胃肠疾病。胃肠气血不足、消化力不佳时,也不宜用过于滋腻的药材补养,因此夏天进补更需慎选药材。
中医认为,汗是虚的原因或结果,并可以分成气虚和阴虚两种:
气虚
这类型的患者虽然容易出汗,但并不是感觉热而流汗,且在流汗的同时也怕冷、怕风吹,容易喘不过气、常需要弯腰才能喘气。气虚导致的出汗,也代表着免疫力低落,这类患者也比阴虚的人更容易感冒。
中医师郑秋霞指出,平时可以多吃有助补气的食物,包括种子、坚果和含蛋白质的食物,中药材中的人参、黄耆、茯苓、白术则是补气的药材,并应保持充足睡眠,才能改善气虚问题。
阴虚
阴虚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夜间的“盗汗”,并常有四肢发热、心烦口渴的症状,通常体型偏瘦,并容易感觉身体燥热。这类人是阴气不足,导致不旺的阳气看起来更加亢盛,但这却是被疾病误导的散热方式。
疲劳而有盗汗症状的人,可以饮用“当归六黄汤”,具有清心火、肺火、肾火的清热作用,另外可以经常食用白木耳、莲子和枸杞,具有滋补阴精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