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养生必知小知识!端午节保健注意五事项

标签: 端午节端午节养生端午节保健 Hot 收藏
农历五月时节天气湿热,古时又称「毒月」、「恶月」,而五月五日端午节,是中国人三大重要节日之一,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的日子,又叫做正阳节。因为此节气容易发生流行疫病,为了防止疫病传染,古人在端午节这一天开始展开卫生防疫活动,也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日。

  炎热潮湿 食物容易腐败

  从先秦时代开始,农历五月被视为毒月,这个季节天气炎热、潮湿多雨,不仅容易孳生细菌、食物腐败,古时山林间更常弥漫有毒的瘴气,各种昆虫、蛇类都在此时出来活动。

  古人将蛇、壁虎、蝎子、蟾蜍、蜈蚣视为「五毒」,因五毒出现的时间,也是疫厉流行的季节,为了避免疫病的发生,古人从端午这一天开始避邪、防疫。

  自制雄黄 小心过量中毒

  为了避邪防疫,古人会在端午这一天喝雄黄酒,明朝李时珍所著的《本草纲目》写着:「雄黄味辛温有毒,具有解虫蛇毒、燥温、杀虫驱痰功效。」雄黄酒是雄黄浸泡米酒或高粱酒而成。

  雄黄酒除了服用外,大人也会以手指头沾雄黄酒,在小朋友的额头上写个王字,或在身上其他地方画符,或是在居住处喷洒,但因为雄黄是有毒矿物,含有三硫化砷,如果自己自制雄黄酒,可能容易摄取过量,引发砷中毒。

  因为历年发生过多起喝雄黄酒引发砷中毒事件,邱世文建议民众不要自制雄黄酒饮用,如有需要,可改以外用较为安全,最好不要内服。

  艾草菖蒲 避邪清新空气

  除了雄黄酒外,古人在端午这天,会在门口挂上艾草、菖蒲,古书《荆楚遂时记》描写当时情景:「五月五日……采艾以为人形,悬门户上,以袪毒气。」邱世文表示,艾草代表百福,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是一种可以治疗疾病的药草,传说插在门口可以保身体健康,菖蒲的叶子为剑形,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,插在门口取避邪之效。

  艾叶在本草书中记载:「苦辛,温热,纯阳之性。能回垂绝之元阳,通十二经…理气血。」菖蒲在药书中记载:「辛苦而温,芳香而散,补肝益心,开心孔,利九窍,明耳目发音声。去湿逐风,除痰消积,开胃宽中。」

  以现代观点来看,端午节因潮湿炎热,容易孳生病菌,在门口悬挂菖蒲、艾草,可以取其香气清节空气,减少病菌孳生,远离疫疠疾病。

  冰冷食物 易致身体不适

  无论古时或现代,端午时节开始都是潮湿炎热的气候,所以自古开始,便流传端午过后才收冬衣的习俗。而此时节容易孳生病菌,引发传染病,尤其现代人饮食不正常,天气热又喜欢吃冰冷食物,更容易引发身体不适,像是肠胃型感冒、急性细菌型痢疾、肠病毒等都是端午节气常见的传染病。

  朱文铭建议民众平日应该将屋内、屋外清扫干净,避免蚊虫孳生。外出用餐时对于食物清洁也要特别小心注意,少吃冰冷食物,并维持规律运动,提升抵抗力,降低感染疾病机会。

  人工香料香包 易刺激呼吸道

  除了悬挂菖蒲、艾草之外,古人也会在端午节时配戴香包,取化湿避秽之效,礼记记载:「男女未冠笄,衿缨皆佩容臭。」容臭就是香包,香包内有朱砂、雄黄及中药草,常用的有艾草、菖蒲、檀香、薄荷等,具有杀虫灭菌、刺激肠胃蠕动、清心醒脑之效。

  香包内的材料在中药房都买得到,古人配戴的香包会做成小鸡、小虎等各种可爱造型,再用红线绑在身上,现在的香包更加多样化,但不少业者为了减少药草成本,改以人工香料取代。

  化学香料如果吸取过量,可能会刺激呼吸道造成不适,甚至会因为与肌肤的接触造成皮肤过敏不适,建议民众可自行到中药行购买材料自制香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