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音乐取代闹铃的起床法!让一天都情绪保持平和

标签: 情绪音乐闹铃起床法 Hot 收藏
起床,除了被闹钟叫醒,有没有其他选择?医学研究指出,许多无法早起的人,每天在高频的闹铃刺激声中醒来,可能有碍身体健康。闹铃声就像各种警铃,瞬间引起注意,瞬间全身紧绷。人在深度睡眠中突然被闹铃叫醒,容易引起肾上腺素迅速升起、心跳加快、血压升高,长期下来影响睡眠品质。

音乐,闹铃

  想要让身体在温和的环境中醒来的人,不妨考虑以音乐取代闹铃的起床法,让情绪保持平和,真正感受「一日之计在于晨」的美好。

  音乐选择适性而定

  每个人对声音敏感度不同,有的人能觉知轻如细针落地之声、有的人即使狂风暴雨在耳边也叫不醒。闹钟铃声的选择有限,音乐取代闹铃的选择范围大许多,视个人喜好、需求来决定。在此分为敏感型,与慵懒型举例之。

  敏感型。即使在睡眠中仍意识到起床时间,甚至不需要闹钟者属之。对敏感型的人来说,设定闹钟为安心睡眠,只需柔和细微的声音轻轻唤醒。录自大自然的溪流声、鸟声;古典乐曲则适合高频丰富,旋律轻快的莫札特音乐,例如C大调长笛协奏曲、第四十号交响曲、钢琴小品「变奏曲」、「轮旋曲」等,为一天之始注入轻盈而富足的能量。

  慵懒型。不容易从舒适睡眠中醒来的孩子,尤其是妈妈们的梦靥。一旦孩子开始上学,妈妈的压力从叫不醒的孩子开始累积,直到被音乐拯救。贝多芬《命运交响曲》开头八个音不只敲响全世界,也叫醒赖床的孩子。一早有交响乐声缭绕,加上不用大声喊叫,妈妈轻松了、优雅了,开始美好的一天。其它振奋人心的交响乐章如海顿第103号『擂鼓』交响曲第四乐章亦适用于赖床族。

  音乐闹铃适情而选

  人的情绪千变万化,音乐的需求随之起伏变化,有时想要强烈一点,有时希望平静祥和,也可纳入音乐闹铃考量,让每天起床成为美好时刻。在此分为「平和型」、与「激励型」音乐说明。

  平和型音乐。提供疲累的心复苏的空间。古典曲目中的「行板乐章」以不疾不徐的速度轻柔唤醒你,如海顿《小号协奏曲》第二乐章、韩德尔《长笛奏鸣曲》第六乐章,若清晨时间尚充裕,醒来后静坐床上听个三五分钟再下床,保养好心情。

  激励型音乐。人的情绪有高低起伏,遇到低荡需要适度刺激,在清晨时刻接受音乐活化,可避免陷于情绪低落。卡尔?尼尔森《第四号交响曲》澎湃震撼的第四乐章、非洲鼓乐,若刚好喜爱摇滚乐,此时也可派上用场,作为自我认同的强化,达到自我激励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