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新生入学容易分离焦虑!四个妙招安抚容易紧张的孩子

标签: 分离焦虑小学新生入学紧张 Hot 收藏
暑假快结束了,小一新生将入学,校园里会出现众多家长难分难舍的场面。医师提供四个妙招,安抚容易紧张的孩子,提早跟「分离焦虑」说再见。

分离焦虑

  七个月大到六岁的孩子,有「分离焦虑」属于正常发展阶段的反应,所以当三岁小小孩要上幼稚园时,大多数反应是第一天高兴,第二天还OK,第三天就吵着肚子好痛、不要上学之类的情况。

  应该先了解孩子在学校是不是发生什么困难?或者最近家庭环境有无明显且重大的变化?持续上学还是很重要,因为离得越久再回去就会变得辛苦。就像大人有段时间不工作,再返回职场就有压力,尤其容易焦虑的孩子,离开学校越久,越难再回去上学,一旦必须复学也会变得更焦虑。这样的观念放在小一新生更是如此,父母了解自己孩子容易紧张的个性,与其拿其它可以适应的孩子来比较,或是测试他们的底限,不如运用四个安抚妙招,协助幼龄子女适应环境。

  医师提出的四个处理程序∶提早陪孩子熟悉学校环境∶开学前到学校晃一晃,一起陪孩子野餐、打球、吃孩子爱吃的食物等有趣的、轻松的活动,连结学校情境跟开心的感觉,在还没有成为小一新生前先熟悉及适应环境。

  避免孩子产生无法预期的焦虑∶让孩子知道妈妈会出现的时间,并在说好的时间确实出现,甚至早一点现身。父母渐进式的陪伴与渐进式的退出∶针对焦虑症状较严重的孩子,一开始不妨整节课都让孩子能看见家长,甚至也可以坐在教室的最后一个座位,让他们一回头就看见妈妈,让小孩安心后,慢慢转到窗边、慢慢隔一节下课再来,慢慢中午或是下午再来。

  提供放学后的正向连结∶如最爱的布偶或吃的东西,下课后去溜滑梯之类的活动,让小朋友对结束课堂后的时间能有开心的期待,

  使用这些策略,六岁以上要进入小学的孩子,仍有晚上睡不着,一早起来头晕、肚子痛、拉肚子等症状,不想上学或不想离开家的情况持续一个月以上,仍找不出焦虑原因,萧亦伶医师建议家长,带小朋友就诊评估。

  医师指出,小一新生严重到产生「分离焦虑症」,发生率约为百分之一,「因材施教」格外重要,家长越了了解孩子的个性和特质,越能协助孩子用适合孩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。有些孩子天生容易紧张,置身陌生情境会躲在大人身后,得观察很久才说话的「慢热」个性,与其挑战他的焦虑、测试他的底限,再回头批评孩子胆小,不如提早准备,给子女多一点适应的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