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时候的我其实没想太多这背后的生理机制,只是轻松的安慰她:“或许是我们吃多了吧~ 哈哈哈”
最近看到一篇“藉由有氧运动减重的人,容易复胖”的文章,读完之后… 这或许是答案吧!底下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从该文章获得的知识与心得。
一种会产热的蛋白质 – UCP
在我们的脂肪与肌肉细胞粒线体里面有一种会产热的蛋白质, 解偶联蛋白(uncoupling protein, 之后简称 UCP)。这种蛋白质呢,就是你躺在那边不动它就会消耗能量,而消耗掉的能量就只是会让你觉得有点热热的。
简单解释一下 UCP 产热的机制,在细胞内脂肪酸会进入粒线体进行氧化作用生成能量的基本单位 – ATP,而 UCP 会从中作梗,就是脂肪酸确实进粒线体分解了,但不会产出 ATP,只会变成热。像是棕色脂肪组织就是一种很会发热的脂肪组织,相对于白脂肪组织是贮存用途的节能组织,棕色脂肪就是消耗能量的组织,刚出生的宝宝体内的棕色脂肪量很多,如果你抱过婴儿,就会知道那种抱着暖炉的感觉。(棕色脂肪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)
由于 UCP 最早是在棕色脂肪细胞里发现的,因此被称为 UCP1,而之后从肌肉细胞找到的 UCP 则称为 UCP3。
值得注意的是, 一个人体内有多少 UCP1 是讲天份(遗传)的,有些人天生就是比较多。该文章里提到在日本人当中,约有 20% 没办法正常合成 UCP1,如果不运动的话身体就比较不会产热,这在冬天的话可是见麻烦的事情呀。
UCP1 少意味着脂肪发热的能力下降,同时整天能量的消耗也随之减少,一天大概会少 100 大卡的能量支出。单看一天少个 100 大卡可能没什么感觉,但如果用 10 天看就是 1,000 大卡;一年就是 36,500 大卡,换成脂肪的重量大概是 5 公斤吧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的脂肪组织中的 UCP1 不给力,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“易胖体质”。
没天份没关系,我们还有肌肉
没天份? 没关系,俗话说得好“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,必会为你开另外一扇窗”。在我们的肌肉细胞里面也有 UCP 来着,而它的作用也是发热。
尽管同样重量的肌肉产热能力没有棕色脂肪那么厉害,但全身上下肌肉加起来的产热能力就凶狠啦。此外,不同于 UCP1 是讲天份的,肌肉藉由后天的努力可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因此想要有“瘦体质”,怎么练好肌肉就是关键中的关键了。
但是呢! 不是所有肌肉的 UCP3 都一样多,得看是哪种类型的肌肉纤维,而这会决定我们练肌肉时要采用哪种运动策略。
肌肉纤维种类 VS 发热能力
如果把骨骼肌更进一步细看的话,它还可以分成两大类型:
第一型:又称 慢肌富含微血管、肌红蛋白及粒线体,使其颜色呈现红色。慢肌可以运载较多的氧气,且支援有氧的运动。这类型肌肉虽然有许多的粒线体, 但 UCP3 的量比较少。
第二型:又称 快肌,可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:
Type IIa:和慢肌一样是有氧的,富含粒线体和微血管,且呈现红色。是 UCP3 量最多的肌肉纤维。
Type IIx:又称第 IId 型,含有较少的粒线体和肌红蛋白,是人体内最快的肌肉类型。 TYpe IIb:为无氧的、行糖解作用的“白色”肌肉,含有更少的粒线体和肌红蛋白。
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知道慢肌里的 IIa 是 UCP3 最多的肌肉纤维,也就是说如果体内有较多这样的肌肉,就会有比较多的能量被拿来产热。
肌肉训练 VS 有氧运动
当我们进行肌肉训练的时候,快肌里面的 Type IIa 纤维量会增加,再对应上面提到的说明,可以得知经由肌肉训练锻炼出来的肌肉是产热能量比较强的类型。
反过来看有氧运动,长时间进行的有氧运动,例如跑马拉松这种持久的训练多的人,UCP3 的活性就会变得非常的低。原因可能在于为了应付长时间的运动,得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,以换取较佳的耐久力。
也就是说, 做很多有氧运动减重的人,一旦停止了就很容易变胖啦。 顶级马拉松选久没练习变胖的例子是有的,而这或许跟这个机制有很大的关系。
所以呢?如果你是为了减重才做有氧运动的话,为了避免之后复胖的风险,比较实际的作法就是在本来的有氧运动计划里面再加入“肌肉训练”,增加一些能产热的快肌,增加基础代谢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