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为你解答中暑的疑惑。
1.晚上就不会中暑→错误
早上气温到达高峰,入夜后渐渐降低,不少人就因此大意。中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可能数个小时后才出现症状。曾经有过一个案例:一整天在外奔波的女性上班族,由于水分摄取不够,晚上回到家后感到头痛恶心而被送到医院急救。
2.随时擦干汗水→错误
大家都知道,随着汗水蒸发带走热,体温也会跟着下降。但一直用手帕擦干汗水,反而会妨碍自然蒸发的机制,使得体温无法降低,又产生更多汗水,陷入恶性循环。
3.在室内也会中暑→正确
“不出门就不会中暑吧!”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呢?其实除了户外运动或炎热天气下劳动之外,半数以上的中暑案例都发生在室内。尤其是要开火煮饭的厨房等密闭空间温度高得吓人。另外,即使室内温度不高,老年人或病患由于调节出汗机能不好,热容易积在体内而导致中暑。
4.热的时候喝大量的水→错误
喝水是预防中暑的不二法则,但怎么喝也是有学问的。一口气喝下大量的水会稀释掉血液中盐分浓度,且尿量增加,反而引起脱水症状。他建议,花20~30分慢慢喝下,流很多汗时则喝含有盐分的饮料来补充。
5.啤酒能补充水分→错误
夏天来杯冰冰凉凉的啤酒堪称一大享受!可是三宅康史指出,因为酒精利尿,喝下去后会变成尿排出体外,不仅无法补充水份,还可能造成脱水,提高中暑的机率。
6.幼儿和老年人容易中暑→正确
幼儿体温调整机能尚未成熟,气温一提高,体温也跟着上升,因此容易产生脱水症状。而老年人正好相反,由于对环境及身体变化的感应功能迟钝,不易察觉高温与口渴。家中有小朋友或老年人要多加注意。
【中暑的急救处理方式】
疑似有中暑征状发生的话,立刻转移到凉爽的地方,拿水浇湿皮肤,用扇子搧风或电风扇吹凉身体,或用冰块放在脖子、腋下、跨下冷却血液,尽快让体温降下。此外,补充水分及盐分,若仍感到不适,应尽快就医。